近年来,以“贵屿发展模式”为代表、所爆发的电子垃圾污染问题引起高度关注,详情可查看我们上一篇文章:“暴富村”一年炼出15吨黄金,却成为了全球最毒的地方”。
在解决电子垃圾问题上,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提高,机制和体系在完善,国家环保政策在收紧,但是仍然需要强劲的后力助推。如今电子垃圾数据收集、回收再利用网络构建以及自动回收机等新型科技回收模式,正在为日益壮大的电子垃圾谋求出路。
城市矿产有待开发,电子垃圾回收渠道如何拓宽?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力的提升,大大刺激了手机等电子快消品的更迭周期。这就意味着废旧产品规模将不断增加,与其相应的处置能力也亟待提高。
不同于以往,废旧电子产品被回收或是进垃圾场焚烧都无人在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子垃圾该送往何处、如何处置等话题。这都是源于电子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类环境问题自然有了更高的关注度,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经发布报告称,2017年的电子废弃物近5000万吨。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内地的电子垃圾产生量增长了一倍多。另有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处理量上亿,可是处理率仍不足半数。通过这些数据,足见我国电子垃圾处理形势仍然很严峻。
目前中国不仅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电子垃圾生产国,同时长久以来,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倾倒地,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超过70%的电子垃圾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到了中国。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等机构公开表示,将联合协助各国统计电子垃圾数量,追踪电子垃圾流动情况。也就是说,电子垃圾处理即将迎来更加完整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以便形成科学报告,有利于各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采取有效的行动。
而就如何妥善处理电子垃圾这个问题,业界更多的是偏向于根源处——从回收利用着手,减少垃圾产量和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正规电子垃圾回收企业还面临着“吃不饱”“等米下锅”“用户淘汰产品无处去”的囧境。以废旧手机为例,我国目前积存的废旧手机量突破12亿,并且以每年4-5亿的淘汰量在持续增长,与之对比鲜明的却是微不足道的2%废旧手机回收率,这其中甚至8成以上流入了非法拆解作坊,超过90%的以上的用户不知道怎么处理废旧手机。绝大部分废旧手机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环保处理。这表明,电子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目前有着巨大的空间。
电子垃圾既然被称作“城市矿产”,说明它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不仅金属含量丰富,电子垃圾中的塑料、废旧组件和一些可以直接再利用部分都能在回收市场找到一席之地。以至于,行业内都在寻求建立更规范和系统的回收网络。
不过在中国,壹站收推出的“智能回收机+O2O闭环服务平台”的创新回收模式为电子垃圾处理开辟了新思路。其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EPBox手机回收机器人”为国内首创,首家提出和实施“透明化、标准化、最安全”的手机回收标准,是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自动检测和回收手机的运营企业。EPbox平台通过建立政府、电信运营商、手机品牌商、通信渠道商与用户之间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和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帮助政府和社会规范废旧手机回收市场。
同时由于机器回收的“标准化”、“便利性”、“检测评估回收一站式3分钟内完成”等特点保证了最优的用户体验,其遍布商场、社区、学校、运营商门店的线下优势,也是培养用户形成回收习惯的一大关键。
对于电子垃圾这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外一些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比如美国,25个州都有相关立法,回收电子产品的重要性几乎全民共知,全国构建起了官、商、民一体的回收利用体系。再看德国,目前已经设立了1500多个公共电子垃圾回收中心,成立了电子废弃物注册基金会。
在电子垃圾回收和处理问题上,随着各项行动的展开、优秀回收模式的建立、以及在借鉴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电子垃圾的出路将会变得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