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回收“新零售”来袭,用户体验为王

对于手机换购或手机回收这件事情,很多人脑海中的固有印象都是:还是去线下手机店最靠谱、最安全,就算网上谈好了交易,也还是面交最好,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暗访中关村  店家围堵:弄死你!

9月4日,新京报记者针对中关村加价换购iPhone一事进行了暗访,在签字缴纳1500元费用之后,发现暗藏巨坑。店主表示,记者换购这台iPhone只能在4G网络下使用,如果不在4G网络下,会自动锁机,每天收取滞纳金,费用堪比高利贷。想要撤销合同,必须花费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一台手机,并申请撤销合同。随后,记者录音取证后上厕所被尾随,打电话遭监控。情急之下夺路狂奔,被多人追逐。翌日,记者同工商部门到现场查处。涉事男子当着执法人员的面威胁要弄死记者,后又对记者进行推搡。最终,工商部门认定该店铺涉嫌强买强卖及欺诈性消费并予以查封。


详情请点击观看视频▼

   



 二手手机市场  乱象

相比全新手机销售市场较高的规范性,这种包含以旧换新、手机回收等二手机交易业务的传统线下手机零售市场历来存在很多问题,欺诈、套路、造假等种种猫腻是此类线下手机回收市场的沉疴顽疾。


未命名1504774606.jpg


此前央视等媒体就曾对此有过多次曝光,例如:回收手机时一部好手机瞬间就被店家拆成废品强卖;回收手机被泄露信息造成财产损失;以旧换新时暗藏隐形的霸王条款;换购的手机内部被替换山寨零件等等,种种套路,防不胜防。


未命名1504776302.jpg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之一、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它各地那些大大小小的手机市场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商家各种套路陷阱诱导,用户在对线下门店先天的信任之下,很容易就会落入商家的圈套,轻则损失手机钱财,重则泄露隐私造成更大危害。而一般用户如果想找商家维权,还有可能遭遇视频中的人身威胁,大多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新零售”来袭  用户体验为王

相比线下二手手机交易市场的乱象,线上回收/换购普遍采用的邮寄模式也始终难以让用户满意。价格不透明规范、隐私信息不安全、回收渠道不便利,这三大痛点始终让用户对手机回收这件事情望而却步。

随着“新零售”概念对传统行业发起的冲击,在手机零售市场,越来越多主打智能和体验的新零售商店迅速兴起,以线下场景为入口,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线上电商和大数据,达到节省成本、提升效率、给用户更好体验的新产业互联网。对比之下,传统意义上的旧零售注重的是当下的即时收益;而新零售,则更多的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

面对线上回收与线下回收糟糕的用户体验,二手手机回收行业似乎更加需要“新零售”的结合。壹站收EPBox正是以产品“智能回收机器人”为核心,依托商超、社区、学校等构建线下场景,围绕“实惠、便利、体验”等核心理念来打造手机回收行业的“新零售”。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845.jpg


壹站收EPBox的智能机器人形象首先就是吸引顾客的“利器”。“原来回收手机也可以这么智能化”,很多用户在体验EPBox时的第一感受即是如此。在这种开放式的场景下,无论是否有回收手机需求的人都很乐意且方便上前体验,感受高科技的乐趣。

在效率上,壹站收EPBox两分钟内就可一次性快速完成检测、估价、回收和换新,无人工干预,可以说是业界最便捷快速的回收过程。相比线上回收,起码省去了3-5天的邮寄等待时间;相比线下回收,则省去了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或诸多纠纷。

在回收价格上完全透明,紧跟市场均价,由机器人综合判断。报价之后则由用户决定是否回收,这样就保证了用户在交易过程中的自主性,避免了类似新闻中不法商贩的强买强卖行为,同时也避免了线上回收商的拆机压价把戏。

对于用户来说,手机回收毕竟只是一个低频事件,很多人一到两年才会更换一次手机,在真正有回收手机需求的时候,无论是面对线上还是线下,用户始终都是处于被回收商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壹站收EPBox的“手机回收新零售”不仅给用户一个智能化的体验,更是以高效、透明且自主的特性来服务用户,打破回收商与用户之间的隔阂,让手机回收真正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当中。

上一篇 废旧手机如何处理?环保回收成大问题
下一篇 城市矿产有待开发,电子垃圾回收渠道如何拓宽?
文章分类新闻咨询
分享到: